师德典范

您的位置: 首页 > 师德师风 > 师德典范 > 正文

【铸魂强师系列报道之七】杨丽:躬耕教坛三十载 铸魂育人守初心

  发布于2025-09-07 15:39  阅读

编者按:2025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主题是“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为庆祝我们自己的节日,弘扬教育家精神,推动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展现学校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突出成就和广大教师立德树人、勇毅笃行的精神风貌,激励广大教师争做新时代大先生,奋进教育强国新征程,学校在教师节前夕特推出“铸魂强师”系列报道,在全校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厚德博学的浓厚氛围,并衷心为全体教师送上节日祝福。本期让我们一同走进杨丽丽老师的师者如炬。


躬耕教坛三十载  铸魂育人守初心

河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杨丽

杨丽,中共党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获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影响力提名人物、河南省高校教学名师、河南省文明教师、河南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河南省教学标兵等荣誉称号。兼任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专家、国家社科基金函评专家、教育部学位论文评审专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评审专家。从教三十年来,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立德树人守初心  铸魂育人作表率

杨丽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深厚的理论素养和坚定的政治信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学中注重融入红色基因、革命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增强学生“四个自信”,激发使命担当。

她秉持“既做‘经师’,更为‘人师’”的理念,将马克思主义信仰融入课堂教学、学生指导和日常交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恪守“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标准。主持河南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思政课示范课程1门,主编教材1部,主持完成教改项目2项,获河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坚持“八个相统一”教学原则,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

教研融合促发展  学术深耕结硕果

杨丽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以科研反哺教学。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13项,出版个人专著5部,在《中州学刊》《理论学刊》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研究成果获河南省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特等奖等奖励。

她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把“汉唐北疆治理”“全球粮食话语权争夺”等前沿课题引入课堂,指导学生参与多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主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本硕博思想政治理论核心课程,教学评价常年位列学院前20%。注重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教学,推进专题化教学改革,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课堂吸引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与批判思维。


潜心一线育英才  仁爱奉献润心灵

从教三十年来,杨丽始终坚守教学一线,年均完成饱满教学工作量,多次获评校级教学优秀。她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榜样。关心每一位学生成长,通过谈心谈话、学业指导和科研训练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培养的研究生多人获国家奖学金及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她积极参与学校教学督导、职称评审、研究生复试与答辩等工作,以专业精神和负责态度赢得师生广泛赞誉。

她围绕国家与区域战略,开展粮食安全、乡村治理、法治实践等研究,主持完成的河南省政府决策招标项目《特色小城镇发展与对策研究》获省政府采纳,将高校智慧融入地方发展。

“我要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这是杨丽教授始终践行的信念。她以三十年的坚守与热爱,诠释了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初心与使命,以信仰为旗、仁爱为舟、学识为桨,助力一代代青年学子在新时代扬帆远航,书写着共产党员和教育工作者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忠诚与担当。


(责任编辑:库亚欣)


上一篇:【铸魂强师系列报道之八】戴晓郦:孜孜不倦耕教学,春风化雨育栋梁

下一篇:【铸魂强师系列报道之六】张红丽:敬业奉献显担当 潜心育人铸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