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5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主题是“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为庆祝我们自己的节日,弘扬教育家精神,推动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展现学校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突出成就和广大教师立德树人、勇毅笃行的精神风貌,激励广大教师争做新时代大先生,奋进教育强国新征程,学校在教师节前夕特推出“铸魂强师”系列报道,在全校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厚德博学的浓厚氛围,并衷心为全体教师送上节日祝福。本期让我们一同走进万东锦老师的杏坛芳华。
深耕教坛坚守初心使命 科创引领培育环保英才
国家级人才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万东锦
万东锦,中共党员,工学博士,环境工程学院教授、院长,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级人才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实现我校自主培养国家级人才突破。先后获批河南省特聘教授、河南省杰青/优青、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任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环境工程)负责人,河南省重点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带头人,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水环境与水生态分会委员,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环境科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河南省化学会常务理事等。从事新型水处理反应装置及材料的研发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863项目子课题、河南省杰青等纵向课题13项,横向开发课题5项。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90篇,包括第一/通讯作者54篇(Top期刊30篇),授权专利30项,软著2件,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河南省专利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厅级科技奖励4项。主持省部级以上教研项目6项,指导学生获得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等国家级赛事三等奖3项,省级特等奖、金奖及一等奖6项。

思想引领 铸魂育人
2009年自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博士毕业后,任教于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省是人口大省,作为省属地方院校,招生规模庞大(环境工程专业达180人/年,位居全国前列),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和平台办好教育事业,更好地服务地方和行业发展,是她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十六年来,她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立足河南省高等教育实际,扎根教学与人才培养一线,全方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党的理论和专业课程为主阵地,厚植学生“爱国情怀、工匠精神、专业伦理、个人修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扎根于学生心中,提出并实践了“深度挖掘思政元—强化教师思政意识—增强学生思政主体—优化课程评价体系”思政育人实效提升策略,依托主持的省级重点教改项目,在课程思政覆盖深度和广度上进行积极探索与实践,率领专业教师对每门课程思政元素的教学设计、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进行系统地归纳总结,主编出版《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志愿服务和各类社会实践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组建的“环小青”母亲河生态保护团队,志愿服务活动受到中国共青团杂志、大河网等媒体正面报道百余次,获得第六届全国志愿服务铜奖和省赛特等奖。
专业赋能 特色育人
在教学实践中,万东锦深入贯彻工程教育“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深化专业内涵建设。作为专业负责人,带领环境工程专业在河南省率先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围绕工程教育教学改革,以谋长远、重内涵、强质量为指针,实现专业内涵建设与学校发展定位、社会经济需求的高度契合。大力推进课程教学改革,丰富一流专业内涵,倡导科研成果进教材进课堂。所有专业课程采用课程组集体备课方式,融入研究性教学方法,强化过程性考核,提高课程“两性一度”。专业建成省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及在线开放课程2门。重视基础理论知识、工程基础研究和专业技术开发能力的结合,构建了“多平台、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她牵头申报并获批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校内外工程实践实训平台。毕业生中,累计110人就业于中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郑州水务集团等省内本领域优势企业,有31人成长为业务骨干或中层管理人员,为中原地区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作出重要贡献。
科教融合 协同育人
构建以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为实践教学内容的创新能力阶梯培养模式,在实践教学中强化学生科学素养、工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发展“创新实验—工程训练—学科竞赛”的多层次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创新实践热情。近三年,本科生荣获国家级竞赛奖励10项、省部级奖励31项,在省内名列前茅;191名毕业生读研深造,研究生考取率为50%(2022年考取率达58%,全校第一),60%的学生考取“双一流”院校,为全国各地院校环境学科研究生培养输送了大量优质本科生源。结合河南省粮油食品工业污染控制需求,依托所主持的科研项目,她带领学生赴典型食品企业(中储粮、益海嘉里等)走访调研,成立“白废待兴”创新创业团队,参加“互联网+”、“挑战杯”等科技创新赛事,以竞赛为推手,着力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和科学创新素养,为服务中原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优质团队。作为指导老师率领本科生团队获国家级奖项3项、获省级奖项9项(特等奖1项、金奖及一等奖5项)。近三年,本团队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发表论文22篇,授权国家发明/实用新型专利4项;毕业11名本科生考入中国农业大学、天津大学等重点大学继续读研深造,展现了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实现了高素质研究型人才培养目标。
潜心一线 成就卓越
从教16年来,万东锦始终奋战在教学与人才培养一线,主讲《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工程制图》等6门课程,累计培养了1000余名求真务实、积极进取、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本科生,400余人读研深造,其中,1名学生成长为国家优青,1名学生被评为贵州省特聘教授。累计培养24名硕士研究生,获得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获评河南工业大学毕业生“我心目中最优秀的老师”,河南工业大学优秀教师、优秀本科生导师、文明教师、研究生良师益友等荣誉。作为河南省高校环境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组织起草河南省“十四五”环境类专业结构调整和建设等方案供教育厅决策采纳,参与指导河南农业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等十余所省属高等院校的环境类专业建设,覆盖学生培养规模超过500人/年,为各校优化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提升专业内涵积极献言献策,为地方高校环境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获评河南省教育厅优秀教育管理人才。